-
22 2015/01
吴立保 胡雅菁:小微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回归后澳门的经验与借鉴
摘要:小微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地区规模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限制,小微地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能是大国高等教育的翻版,必须走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经过近15年的发展,澳门回归后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形成结构合理的微型、开放的系统,其成功经验为内地县...
-
22 2015/01
回归15年澳门高教治理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澳门回归15年,特区政府秉持"教育兴澳"的施政方向,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回眸澳门高教治理的历程,无论是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的重组,还是单独为澳门大学设立法律制度,特区政府一直尊重高教发展的多元特色,奉行"无为而治,各显特色"的治理理念。然而,在宏观治理下,公...
-
19 2015/01
陆叔云:我心目中的《中国高教研究》
陆叔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原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三十而立”,意味着一个30岁的人应该能够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同样,对一本期刊来说,创刊30年,意味着她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找到适合本期...
-
19 2015/01
张笛梅:我与《中国高教研究》
张笛梅 (《中国高等教育》原总编,半岛在线 原副秘书长) 《中国高教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期,她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在推动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是《中国高教研究》办刊历程的见证人、合作者、参与者。在她创刊30周年的时候,谨...
-
19 2015/01
刘海峰:学术刊物的初始形态
刘海峰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一本刊物办了30年,总有值得回顾与展望的纪念意义。欣逢《中国高教研究》创刊30周年,作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员,确实觉得可喜可贺。 在各方面都发展迅速、变动频繁的当代中国,大多数办刊历史在30年以上的学术刊物,如今的模样跟其创...
-
19 2015/01
胡赤弟: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价值
胡赤弟 (宁波教育局副局长、教授)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意义的发现是人的实践本质。实践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实践活动专指人的主体活动,是属于目的性的、能动的、创造性的主体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一切人认识的实际出发点,也是人的一切认识的根本内容。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
-
19 2015/01
刘献君:三十而立——祝贺《中国高教研究》创刊30周年
刘献君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中国高教研究》创刊30年了,三十而立,热烈祝贺!我与《中国高教研究》的亲密接触,主要是近十年。发的文章虽然只有十来篇,但有两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此由衷地感谢刊物的主编及编辑同志。 经过30年的奋斗,由于历届主编及众多编辑同...
-
19 2015/01
张德祥: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风雨同行
——写在《中国高教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 张德祥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半岛在线 副会长、教授) 《中国高教研究》从创刊至今,始终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繁荣我国高等教育理论、为服务我国高等教育宏观决策、为指导我国高...
-
19 2015/01
周远清:我任会长12年
周远清 (半岛在线 名誉会长) 我于2000年11月就任半岛在线 第四届会长,2006年4月在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连任会长,2012年8月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正式卸任,担任了近12年的会长。我离开行政岗位以后的主要精力就用在学会的工作上了。2013年学会举行成立30...
-
14 2015/01
瞿振元:国际视野下的2014中国高等教育热点
瞿振元:国际视野下的2014中国高等教育热点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诸多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