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智库观点
智库观点
刘莉: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本科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与总体表现
来源:半岛在线     阅读数:314    发布时间:2024-11-06    分享到:

1730874004875383.png

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本科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与总体表现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刘莉

今天的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中国本科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发展和本科教育的国际比较。

一、中国本科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发展

近现代意义的中国本科教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形成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内涵发展阶段。本科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一流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2018年,教育部提出“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中国本科教育对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视,始于改革开放初期。2009年,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1.0,提出在基础学科领域选择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五个学科开展试点。2018年,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20世纪90年初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标志着中国本科教育质量保障基本框架的形成。2011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制度。2017年开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研制完成并发布年度《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这是中国首份专题性的本科教育质量报告。2019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双万计划”,主要任务是: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2019年,教育部还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2013年教育部启动第一轮普通高校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开始第二轮审核评估。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正式提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中国本科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

我们从规模、资源、表现三个维度构建了本科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对8个指标进行了清晰界定。为了在全球视野下看中国本科教育的发展情况,我们选择了11个国家进行比较,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依据客观性、权威性、精简性、持续性等原则,收集样本国家本科教育发展和水平的数据:客观性,即尽量选用客观的统计数据;权威性,即尽可能选取公共统计数据库中的统计指标;精简性,即只选取关键核心指标;持续性,即考察本科教育五年内的发展速度。主要从OECD官网采集最新数据,若个别国家的数据缺失,则在该国国家统计网站上采集,个别指标的数据从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和QS官网采集。

通过对8个指标的定量统计比较发现,中国本科教育在“本科学位授予人数”“本科生注册人数”两个指标上名列前茅,但是在“一流本科院校占优质本科院校的比例”“百万人口中优质本科院校的比例”“劳动力人口的本科教育比”三个指标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研究还发现,中国本科教育的总体表现在亚洲国家中具有相对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在政府、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本科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本科教育在走向世界一流的过程中,也在持续的改革与探索,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原主席Carol Bobby高度评价:“中国采取的‘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和‘分类评估、分类指导’的理念,以及‘基于数据开展质量常态监测和发布质量报告’的做法在国际上都是先进的,为高等教育大国开展质量保障提供了优秀实践范例。”

因此,我们相信,在政府、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中国本科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会突飞猛进。


【本文系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莉教授于10月12日在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中美高等教育对话会上的主旨报告】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